校友之家
校友之家

斯人不可忘

作者:马娇、张卓来源: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 发布时间:2019-01-20点击数:

田斌生先生,祖籍山西,新葡的京政治系哲学专业本科毕业,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,毕业后毅然决然回到云大马列部任教,自1985年参加工作至今已三十余载,主要承担本科生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》、《邓小平理论与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概论》的教学,讲授过《社会调查研究理论与方法》、《公共关系概论》等课程。

一、三十余载的坚守

先生人生经历颇丰,在教师这一阵地上坚守三十余载,谈及阵地坚守原因,先生感慨万分:首先是内心坚定的信念,即习近平同志所说的“四个自信”:“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、文化自信”必须毫不动摇,否则怎能理直气壮的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理论、讲知识;其次是专业契合:“术业有专攻”,正是所学与所教内容的相互契合使得教学工作得心应手,可谓“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”;再次是个人的兴趣爱好: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,因为热爱、因为兴趣,所以在教师这个岗位上能得到快乐也能创造快乐,越教越有兴趣,越教越有感情;最后是团队精神:只有彼此之间相互理解、相互尊重、团结合作、高度信任,形成了良好的氛围,才能产生良好的效益,实现双赢。

“当教师挺不容易但十分荣幸”先生感叹到。追忆往昔,三十多年的执教经验,先生认为老师当牢记‘传道授业解惑也’的使命与担当,坚定马列阵地坚决不能丢的信念,毫不动摇坚决捍卫马列阵地,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,在重大历史考验面前坚定立场,为学生答疑解惑,帮助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正确的历史抉择。不忘初心,继续前进,先生怀着最初的信念,在清华读完研究生后毅然决然回到云大马列部的怀抱,继续在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上发光发热。

二、众人拾柴火焰高

忆往昔:先生提到马列部教师的团队精神滔滔不绝,可谓“人心齐泰山移”,90年代科研之风盛行,马列部的教师们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潜心科学研究,虽然资金不足,但人心齐,团队力量在当时更是格外重要。加上主要都是团队项目,分属各个项目的成员更是团结一心投入项目之中,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不畏艰难困苦,咬牙前行。先生提及,当时在云南禄劝、武定贫困县开展基督教项目的调研工作,走了十多公里的山路,鞋子都走破了大家仍然坚持在调研第一线,只为获取真实可靠资料源。

惜往矣:“马列部在建设的过程中也应发挥团队精神,无论从学院发展的角度还是个人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,团队发展壮大了个人也必然获益其中”,这是先生多年的经验之谈,我获益其中。人具有社会性,每个人的活动与其他人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,“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,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”,前人用自己的经验与汗水给我们指明前进的道路,小到生活小事大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,唯有团结一心才能集中力量办成大事。

三、为师心得

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,先生与学校、学院以及与学生的情感难以割舍,自己在马列部教书也育人数载,对于各方面都相对熟悉,在学校、学院需要之时能出一点力算一点力。谈及这三十多年的为师经验,先生尽显大家风范,不吝赐教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首先要有高度自信,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高度自信,对自己所传达的理念、所教授知识的高度自信,唯有自信,才能感染学生。自我不信,又如何令他人也信之?其次有一定的专业积累,“多看书、多积累、有拓展、跟形势”,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,不断丰富拓展自己的思想体系,做好知识储备,“给学生一碗水,自己要有一桶水”。学无止境,唯有不断积累,方能与时俱进,顺应时代的潮流。再次是方法得当,教学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,紧扣实际问题开展教学,克服“展不开”与“深不下去”的困境;教师要积极主动拓展自己的活动圈子,开拓自己的社交网络、促进知识讲授生活化,接地气。要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,讲学生喜欢听的课,既尊重教学大纲又联系实际,既不脱离课本知识又高于课本知识,既源于课本内容又赋予其生活中的趣味。将自己的人生经历贯穿其中,启发学生,不仅便于学生理解知识,也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。最后要有强烈的责任心,教师责任重大,“小失误”与“大问题”的连锁效应警惕,教师群体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投身于教育教学中,尽职尽责,对学生负责,也对自己负责。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沟通,借助微信、QQ等网络媒介给学生生活、学习方面的问题答疑解惑,帮助拓展完善知识体系,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。

三十余载时光逝,万千桃李遍天下。三十余载,先生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,任劳任怨,以自己渊博的学识、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化千万学生,真不可不谓之善哉。

(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马娇、张卓撰稿)

上一条:德泽四方,业精于道

下一条:“灵魂的教育师”——向东老师的教学实践论

Baidu
sogou